【资料图】
欣闻从事王士性研究的学者们呼吁了30多年的修复王士性墓,终于如愿以偿得到了修缮。 王士性(1547—1598)字恒叔,号太初,又号元白道人,临海沿江兰道人。明万历五年(1577)进士,历官确山知县、礼科给事中、吏科给事中,出为四川参议,广西布政司参议、澜沧兵备副使,历太仆少卿。足迹遍两京十三省,及武夷九曲莫不尽游。有《五岳游草》《广游志》《广志绎》等著作。 研究表明:王士性是当时世界上最杰出的人文地理学家,王士性开创出新时代的人文地理学,对世界地理学的开拓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1983年,我国著名的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骧教授首次提出:“王士性是我国人文地理学的开创者,比他以后40年的徐霞客对自然地理的贡献,至少在伯仲之间,甚至说有过之而无不及。”陈桥驿教授说:“王士性把地理现象提高到理论高度,是一位不同凡响的学术型的地理家。”继后周振鹤、徐建春教授皆称:“明朝末年我国崛起两位伟大的地理学家王士性和徐霞客,他们在许多方面都走到世界地理学的前面。他们对我国乃至世界科学技术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王士性无愧为世界人文地理学的奠基者。” 王士性为家乡临海专门写了一篇《台中山水可游者记》,共写了十大风景胜迹。在临海开拓“白鸥庄”,几乎把他到过的40处全国著名景区收集其中。对临海台州府城的推祟:“十一郡城池,惟君台最据险。西、南两面临大江,西北巉岩篸箾插天,虽鸟道亦无。止东南而平夷,又有大湖深濠,故不易攻。倭虽数至城下,无能为也。” 王士性对天台山文化也有特殊贡献。他写了一部《天台山志》,将天台山的山山水水、来龙去脉、典型人物、名胜古迹、佛宗道源、寺院庙宇、洞天福地,以致溪流瀑布、苍松翠柏、奇花贵药、风霜雨雪等等,记得尽善尽美,淋漓尽致,令人陶醉。由此,促成了“徐霞客三游天台山。” 王士性在年轻时还重建“降魔塔”,修茸“太白堂”,并在堂边上放置了王羲之和李白的着塑像。据记载,在《入天台山志》里,王士性自述为“桃源主人”。他对桃源感情很深,多次游桃源之后,选桃源洞口盖了一间“俪仙馆”,周围种桃千树、茶十畦,还买了若干山田。他是真的想在这里终老。 不止于此,王士性更是世界人文地理的奠基人。在对本省行政区域划分的认定中,在人地关系方面,王士性认为自然环境对于人的行为方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他以浙江为例说:“杭、嘉、湖平原水乡,是为泽国之民;金、衢、严、处丘陵险阻,是为山谷之民,宁、绍、台、温连山大海,是为海滨之民。三民各自为俗:泽国之民,舟楫为居,百货所聚,闾阎易于富贵,俗尚奢侈,缙绅气势大而众庶小;山谷之民,石气所钟,猛烈鹜愎,轻犯刑法,喜习俭素,然豪民颇负气,聚党与而傲缙绅;海滨之民,餐风宿水,百死一生,以有海利马生不甚穷,以不通商贩不甚富,闾阎与缙绅相安,官民得贵贱之中,俗尚居奢俭之半。”王士性还联系家乡浙江的实际,认为浙东与浙西的风俗不同,也影响着人才的成长。他写道:“两浙东西以江为界而风俗因之。浙西俗繁华,人性纤巧,雅文物,喜饰鞶帨。多巨室大豪,若家僮千百者,鲜衣怒马,非市井小民之利。浙东俗敦朴,人性啬椎鲁,尚古淳风,重节概,鲜富商大贾。而其俗又自分为三:宁、绍盛科名逢掖,其戚里善借为外营,又佣书舞文,竞贾贩锥刀之利,人大半食于外;衢武健负气善讼,六郡材官所自出;台、温、处山海之民,猎山渔海,耕农自食,贾不出门,以视浙西迥乎上国矣。” 在对全国行政区域划分的界定中,王士性把全国分成东南、华中(中州、楚地)、西南、华北、华南、西北等几个基本大区域。此外还提出江南、江北、海南、塞北等区域概念,并及于川、贵、黔、粤等更小一级的区域地名。以自然地理为基础,描述了它们之间的人文地理差异。其一生宦迹河南、北京、四川、广西、云南、山东、南京等地,而足迹踏遍当时全国版图两都十三省中的两都十二省。东遍江浙,西遍四川、云南,南遍两广,北遍北京、山西,含今宁夏、甘肃。 去年,全国著名专家学者和权威人士对我国历代有名望的历史文化名人进行评审,浙江入选80名,台州仅王士性一人榜上有名。经时任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现任省文物局局长)杨建武的举荐,王士性入编《浙江通志》——“旅游业志”。 1990年初,台州成立了王士性研究课题组,挂靠地区地方志办,方志办主任方山出任课题组负责人(后由本人接任)。30多年来,研究出版了《王士性论稿》《王士性研究文集》《王士性研究论集》,点校出版了《王士性集》等,举办大型王士性专题学术研讨会两次;省市举办的徐学学术研讨会均有研讨王士性的内容。 这次修墓,临海市委、市政府和文化主管部门都很重视,得到王氏后裔及墓址所在地白水洋镇以及水晶坦村村民的支持,历时余年,现已落成。重修的墓将成为后人凭吊和纪念的场所。作者:丁式贤来源:临海新闻网
关键词: